English

浅谈考试改革

1999-08-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考试产生于某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为当时的社会需求服务。当历史发展了,社会变化了,考试的生命亦将面临终结,此时若考试固守其旧,人们便会强迫它终结,若考试顺时而变,服务于新政,体现时代的要求和价值观念,人们将会承认其存在。那么,考试如何顺乎时势、图新以进取呢?

其一,建立新的公平观。

公平性是考试的存立之本,但考试的公平性是相对的,它只能体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公平法则,因而其公平性又是暂时的。考试的公平性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建立新的公平观,并在此基础上对考试进行改造,是考试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道路。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事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背景。考试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应该十分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要开发尽可能多的考试品种和创造周到的考试的社会服务机制,为人们创造多途径受教育的机会和提供社会需求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从而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公平。这是我国考试界面临的改革、发展机遇。

其二,科学认识和合理运用考试的社会控制功能。

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考试,考试显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控制功能。概括来说,考试的社会控制功能就是考试制度和考试程序作用于人的观念和行为的过程。有什么样的考试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考试观念。比如我们现行的教育升学考试制度,它使人们建立了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是体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重要标志的观念。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的推荐上大学的制度,使人们趋向于科学文化知识不是体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观念。同样,有什么样的考试程序,就会有什么样的考试行为。考试制度和考试程序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具有相当强的引导作用,并通过这种引导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由于考试无处不在,人们几乎不可能完全抛开考试这个因素去设计自身的发展、个人社会角色的转变和参与社会活动。因此,正确理解和运用考试的社会控制功能,是深入发掘人才潜力、科学配置人才资源、合理疏导人才流向、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才生态环境的重要研究课题。

应该说,我们当前的考试尤其是教育考试制度和考试程序还存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比如大学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还需要在录取机制上给予保证;每年高考也应该考虑实现两次或多次考试,以减轻考生的压力和改造考试机构的工作方式;高考应与基础教育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环节的界定,从教育的评价制度上入手,避免以高考成绩评价中学教学的状况等等。考试制度与考试程序是相联系的,考试的改革应着眼于制度的改革,进而理顺考试的程序。这对充分发挥考试的社会控制功能,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及时修订考试内容和改造考试形式。

创造好的考试,固然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制度的保证。但是考试能否发挥作用,还要视其能否制订科学的考试内容和设计合理的考试形式。

考试的内容通常会被人们认为就是教学的内容,这从考试和教学同属教育范畴的角度上说是对的。然而,考试与教学是教育行为中不同的环节,其理论根据和实际操作有较大差异,必须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实现它们各自的运作,才能获得共同的教育效益。考试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测量理论和实验基础之上的评价实践,考试的内容作为评价实践的组成部分,势必要反映和体现测量理论的要求。如果将考试的内容纳入测量体系的话,可以用这样一些主要指标来表述:1、知识范围;2、能力要求;3、题型比例;4、试卷长度;5、试题难度;6、评分控制。所谓考试的内容,就是这些指标和由它们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描述。由此可见,考试内容不同于教学内容。

由于考试内容具有根据考试目的对考试对象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测试功能,因此,它应经常修订考试的指标体系和指标关系,以彻底实现考试目的。比如,近期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培养和选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考试就要研究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关系以及创新能力在考试内容中的体现等问题,然后付诸评价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对社会的人才供需信息应该非常敏感,并应及时确认和研究这些信息,将其融入考试内容中去。这样,考试才能符合时代对人才评价的要求,同时也能够取得考试自身的进步。

考试的形式是考试内容得以实现的条件,如设备、设施和组织等。如果说考试的内容会经常发生变化的话,相比之下,考试形式则显得比较稳定,但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内容中出现了革命性因素的情况下,考试形式就一定会发生变化。我国历史上考试形式的重大变化都和诸如文字、纸张、印刷术的发明有关系。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考试的形式必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悄然兴起。从90年代初,我国大学入学考试的选择题就采用了机器阅卷。近几年,国外的某些考试已抛开纸笔,直接使用计算机考试,考试的组织也由大规模、高消耗逐渐变为小批次、低成本的运作。考试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消费,其运作方式也要追求“物美价廉”。因此,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降低考试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创造种类齐全、层次丰富、操作灵活的考试是形势使然,它必然导致考试的设备、设施、组织等考试形式的深刻变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物质生活内容当中变化最大的要属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正日益显示出对社会历史进步的强大推进作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乃至行为都潜移默化地其受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科技手段在考试领域中的应用就不仅会对考试形式带来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考试行为,强化考试的社会控制功能。现在,我国的考试领域尤其是在大规模的考试当中,科技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每年用于命题、考试的实施、阅卷、管理等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当惊人。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加大考试的科技含量,比如使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实验、实习方面的考核,用无纸笔的网上多次考试解决社会对考试的需求等。这会在改造考试形式的同时丰富考试的内容,提高考试内容的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考试服务。(作者单位:教育部考试中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